杭州日报报道:他是姑姑眼中省心的孩子 学习上很有拼劲和“巧劲” 杭州励志孤儿考上浙大 市关爱孤儿基金会:将继续资助直到大学毕业
For a living planet
余凯翔收到的浙大录取通知书
记者 王泽英
“楼爷爷,我考了669分,过几天就要去浙大报到啦!”几天前,杭州市关爱孤儿基金会秘书长楼时伟接了个电话,电话那头,男孩的声音中满是藏不住的喜悦。
男孩叫余凯翔,是基金会五年前开始资助的一名孤儿。五年来,小余时不时地会打来电话汇报自己的情况。这通电话,让基金会每个人都特别激动、开心,还有工作人员默默抹去眼角的泪花:“这孩子,总算熬出头了!”
阳光乐观的大男孩 成绩好却不“死读书”
“那天,是姑姑帮我签收的录取通知书,一收到就立马通知我了,她比我还开心呢。”幼时,小余的父母先后去世,后来他就一直跟着姑姑生活。小余刚来时,姑姑家里已有两个小孩,生活的重担让这个家庭维持得并不容易,“基金会的资助,真的帮了家里大忙。”
虽然生活不易,但说起自己的侄子,姑姑脸上满是自豪:“从小成绩就好,也很乖,没让我们操心过。”姑姑平时照顾两个小孩很忙,懂事的小余从小学开始就一直住校,这个“小大人”一直提醒自己努力“照顾好自己,不让家人担心”。
家里没有多余的钱上培训班,姑姑也只有职高文化,学习上小余一直都自己“管”自己。淳安中学是当地的一所重高,上了高中后,小余明白,自己得花更多的拼劲和巧劲,才能读“出头”。
在老师眼里,这个学霸从不“死读书”。到了高三,不少同学都开始“挑灯夜战”,但他总是10点钟熄灯铃一响,就上床睡觉。“每晚8小时睡眠和每天的午觉,是我一定会保证的,养足精神,才能打‘胜仗’。”整理错题,是处女座小余最喜欢挤时间做的事儿。很多同学都习惯借别人的错题本翻看,但在他眼里这个方法用处不大。“整理的作用,在于复盘和琢磨的过程,只有自己才能理清自己的‘错题账’。”幽默的小余笑着说。
每周日下午,是小余最开心的时候,因为那时他都会坐公交车回姑姑家一趟。陪两个弟弟玩一会儿,一家人吃一顿晚饭,听姑姑每周都念叨一遍“开心最重要”,这样简单的美好,对他来说已经足够了。“阳光、乐观”是采访过程中,小余留给记者最深刻的印象。被夸“有一个好心态”时,小余没有过多说什么,而是和记者分享了一段话,是这个暑假他在阿德勒的《被讨厌的勇气》中读到的:“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,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。决定自己人生的,是活在此时此刻的你自己。”
每年给予5000元助学金 基金会已资助37名孤儿读大学
在基金会长期资助的孤儿里,像小余一样努力考上大学的,还有很多。去年,刘乐(化名)也同样以高分考入了浙大。
9岁父亲意外去世、12岁母亲患癌离世,乐乐从小就跟着外婆生活。家人离世以后,小女孩的性格一直比较内向,不喜人多的她,却很喜欢参加一个活动——基金会组织的夏令营。从2010年起,基金会年年都会举办夏令营,将孤儿们聚到一块儿,给他们一段可以尽情玩耍的时光。乐乐参加过两届夏令营,虽然不能再当营员了,但她也有自己的小期待:“有机会的话,我希望能以志愿者的身份过来帮忙。”
作为全国唯一一家孤儿基金会,杭州市关爱孤儿基金会成立29年来,累计帮扶超过千名散居孤儿。按照基金会的条例,孤儿到了18周岁,资助就将结束。但为了帮助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孩子圆“大学梦”,基金会的18家理事单位联合决定打破条例,近十年来,陆续资助了37名孤儿读大学。
“这两个优秀的孩子,希望他们在大学里也能好好读书,常怀感恩心,将‘光’和‘热’继续传递下去。”楼时伟表示,基金会将每学年给予每个人5000元助学金,直到大学毕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