杭州市援助孤儿大行动
For a living planet
杭州市援助孤儿大行动
楼时伟/文
概述:
1993年的秋天,杭州日报要创办全国第一张下午版。筹备工作紧锣密鼓,10月初,总编辑冯振德、新闻部负责人张钢婴等在广泛征求意见,多次商讨后,决定在创刊号上推出一组援助孤儿的报道。
报社派我和摄影记者章建到杭州市儿童福利院作前期采访。1993年11月1日,杭州日报下午版的创刊号上刊登了一篇《叔叔,我想读书》的文章。报道以一位患小儿麻痹症的孤儿丁豪面临高考,却因交不起一笔高考保证金而被取消考试资格作为系列报道的开篇。这篇文章如一颗重磅催泪弹,让杭城无数读者潸然泪下,也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。
一场声势浩大的爱心大行动由此拉开了序幕。爱心捐款、认养孤儿,活动一个接着一个。一时轰动杭城,影响全国。
据资料统计,短短2个月,全市有7800多名热心市民参与了捐款活动。杭州西子电梯、杭州百大集团、杭州华日电冰箱厂等公司和企业,也纷纷慷慨解囊。这次援助孤儿活动共计收到捐款72万多元。
报道在一个月后接近尾声。为了将爱传递下去,当时参与捐款的企业家们因为孤儿坐在了一起,他们和报社领导一起讨论研究,提出成立一个基金会,以长久开展援助孤儿的活动。1993年1月8日,杭州市孤儿基金会正式宣告成立,这场声势浩大的援孤活动完美收官。
当事人回忆:
我全程参与了1992年冬天援助孤儿大行动的采访。那一年的冬天,杭城因为下午版发起的这场爱心活动而温暖。记忆中,那是一段满溢着爱意的日子,来自民间和企业的爱的集聚,点点滴滴,汇成河海,延绵不绝,声势浩然。
30多篇报道写下来,我印象最深的是到了活动后期,面对72万元捐款,怎么来处理?当时有两种意见,一是直接交给儿福院使用,二是成立一个基金会,把爱“留住”。华日电冰箱厂厂长陈励君提出,由捐款的各企业联合发起,成立民间的孤儿基金会,设立一个常设机构,以长期资助孤儿。这一想法立即得到了响应。
在下午版的牵头筹备下,1994年1月8日,全国首个孤儿基金会在杭州正式成立,时任杭州市副市长王良仟出席成立会。华日电冰箱厂厂长陈励君担任首届会长。民政部的有关领导得知此事后,盛赞这是我国孤儿援助的一大创举。
1995年5月,基金会又开展了一场救治残疾孤儿的医疗大行动。杭州日报联合基金会,向全社会推出了孤残儿童康复计划,为15名患者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孤儿手术治疗,百名残疾儿童在活动中得到了救治。
这几年来,杭州市委、市政府的领导多次为孤儿基金会题词,并几次做出重要批示。王良仟、沈跃跃、虞荣仁、王金财等先后担任基金会名誉会长等职。从2011年起,杭州市春风办每年拨款50万,切实为孤儿们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。
一组数据表明,20年来,基金会共向全市两区五县市福利院及社会散居孤儿捐款460万元。从2013年起,凡杭州市两区五县市范围考上大学的孤儿,都得到了基金会的助学金,每一学年为5000元。目前受助大学生孤儿达26人。
点评:
20年前,这组系列报道,资助过一个特殊群体;20年间,这个成功策划,默默帮助着一批又一批孤儿 。可以说,“援助孤儿大行动”系列报道最早作为杭州日报下午版的一发“开门炮”,但没有人会想到,作为“援助孤儿大行动”系列报道完美收官时成立的杭州市孤儿基金会(2006年改为杭州市关爱孤儿基金会),在20年之后还依然在发挥着她的作用,且发展得越来越壮大。这是杭州日报史上持续时间最长,最成功的一次报道策划。
值得一提的是,20年来,杭州日报作为基金会的成员单位,不但长期参与了基金会的各项活动,还纪录见证了孤儿基金会走过的20年历程。从保障孤儿最基本的生活开始做起,到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,到关注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。随着时代的变迁,援孤的对象在变,资助的方式在变,参与的会员单位负责人也在变,但不变的是最初的爱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