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到了爱的力量
For a living planet
今年是杭州市关爱孤儿基金会成立18周年的纪念日。18年前,在杭州日报下午版的牵头下,一场声势浩大的援助孤儿活动在杭城展开。成千上万的热心人士和爱心企业,纷纷解囊为孤儿捐款捐物。面对70多万元的捐款,一些有眼力的企业家提出,要把对孤儿的爱留住,应尽快成立孤儿基金会。经过积极筹备,1994年元旦后,国内第一个孤儿基金会在杭州成立。
一晃18年过去了,孤儿基金会做的好事,善事数也数不清。为了记住这段爱的历史,真实还原爱的过程,我曾接受基金会领导的委托,参与编纂《关爱大地的孩子》——基金会成立十五周年大型画册的工作。资料征集得到了众多热心人士的支持。我作为参与当年整个援孤活动报道的记者之一,脑海里也藏着无数记忆,特别是看到那张“四人合影”,又让我想起拍摄时的一幕。
记得1995年5月底,一场由孤儿基金会牵头组织,省市各大医院参与的医疗救助活动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之中,我当时去儿童福利院作前期采访。患小儿麻痹症的江季、江建和阮成,由于无法直立行走,从小只能爬行。听说医生要给他们治病,几个小家伙高兴得在地上乱爬起来。我见状顺便把一边患唇腭裂的江苗也拉过来,让他们坐在一起拍了照。那时,他们只有六七岁。
这四名孩子不久都接受了手术。记得女孩江苗当时是在市整形医院,一个月下来,她和医生护士有了感情,出院那天,她搂着护士的脖子哭着闹着,说什么也不肯出院;其他三个男孩,因疾患都比较严重,虽然做了手术治疗,但后来听说恢复得都不太理想。这么多年过去了,他们康复得怎样?他们还记得那次手术吗?这张老照片作为画册“重访”栏目的一个主要内容,我决定对他们作一次寻访,想重新再为他们拍一张合影。
10年过去了,四个孩子去了哪里?没想到“得来全不费工夫”,一个电话就搞清了。原来他们在16周岁那年,按民政部门的有关政策,已从儿童福利院“升迁”到了社会福利院。市福利院的王院长告诉我,四个人的“户口”都在他们那里,可人全都出去了,不在院内。
怎么回事?我原以为他们都二十出头了,身有残疾,能找到一份自食其力的工作,已蛮不错了。而听了王院长的一番话,让我连声惊叹:“没想到,没想到。”
原来,这四个孩子有三个上了大学,一个在省游泳队集训,备战残运会。王院长几乎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帮我联系,总算把这个“阳光组合”从四个地方叫拢来。
那天见到他们,真的比预想的要好,三个小伙子虽然行动不太利索,但和所有的年轻人一样,身上充满阳光,他们有憧憬、有理想,难得凑在一起,形同兄弟姐妹,打打闹闹,无比开心。
20多岁的江苗从未因为自己的外貌而自卑过,经过一次次整形手术,现在她乐观开朗,在浙江吉利技师学院的技术管理系读书,我见到她时,她脚上穿着一副双排轮滑,听说是个轮滑高手;江建的性格内向腼腆,这么多年不见,还是那张脸蛋,只是长大了,不太习惯和陌生人接触,听说时常一个人独处,看看书听听音乐,是杭州滨江成人科技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;阮成则是满脸的笑容,褪去了少年的青涩,多了一分成年人的稳重,说话慢条斯理,做事有条不紊,在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校会计专业学习。
四个人中,唯一没考上大学的是江季,还是小时候那个调皮机灵的样子,瘦小的身上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,前几年,他在市青少年残疾人田径游泳锦标赛男子S2级别仰泳自由泳比赛中,分别获得金牌银牌,他正信心百倍地在省残联游泳队集训,备战全国残运会。他最大的梦想是能够在2012年代表中国去伦敦参加残奥会。
14年后,四个孩子坐在草地上,我又一次为他们按下了快门。
都说没妈的孩子像根草。可是从这四名孤儿的身上,我感受到了他们对命运的抗争。他们没有父母,没有健全的身体,但他们没有失去对生活的信心,用快乐的心对待生活,改变着自己的命运。这让所有曾经关心过他们的人,都感到无比欣慰。